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帮助广大党政干部、统战干部、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好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统战新语”推出“新时代统战工作面对面”,围绕统一战线的基础理论政策进行解析,请诸君学习打卡!
新时代统战工作面对面【79】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应当占有较大比例,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
全国政协和省级政协应当有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应当占有适当比例。
各级政协委员人选推荐工作应当坚持广泛协商,党内的由组织部门提名,党外的由统战部门提名,其中的民主党派成员、民营经济人士应当在提名前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协商,继续提名的各界别政协委员应当听取政协党组意见。建议名单由统战部门汇总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组织部门报同级党委审定,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新时代统战工作面对面【80】为什么要采取切实措施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
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直接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主体。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也是保证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联合印发文件,再次强调了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需要留在党外的代表人士的具体范围。
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体情况较好,但有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匮乏,有的领域后备队伍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这就更加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为提高合作共事水平奠定基础。贯彻落实好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关键是抓好源头合理分流。在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将一批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留在党外培养。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要研究进入政府部门和国有单位工作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物色培养一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对一些申请入党的党外代表人士,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明白留在党外同样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干得出彩。
新时代统战工作面对面【81】如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组织培养力度?
人才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共同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是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组织培养力度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党外干部育选管用,加强党外干部日常培养、战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加强组织领导。随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日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把关,各级党委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切实把党外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通过实施各类党外人才培养计划、党外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等,不断扩大党外优秀人才的“蓄水池”。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直接推动解决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相关重点难点问题的领导责任,切实增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力度。
注重加强联合培养。近两年,着眼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储备,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共同举办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首次联合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工作,共同选派党外干部赴有关省区市,挂任省级政府部门或市级政府领导班子副职,取得较好培养锻炼实效,为加强各级组织、统战部门协作配合发挥了示范作用。要进一步深化组织、统战部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研究政策、分析问题、通报情况,推动共同发现物色、共同研究谋划,切实把组织培养贯穿党外代表人士育选管用全过程。